长达十一分鐘的「柴拉可汗」交响诗组曲,是李寿全受到Chris de Burgh的"Crusader"专辑啟发,乃决定做一首结合演奏曲与口白桥段的长篇叙事诗,并且把故事背景设定在11世纪的蒙古平原。当时才22岁的靳铁章发挥想像力,把李寿全的故事写成六段式的长曲,并且特意用了一些中东式的音阶来表现塞外风情。陈扬一口气担下了这桩史无前例的编曲「大工程」??据苏来回忆,陈扬必须「先用钢琴编出一个模型,再把整个架构建立起来,根本是在创作交响乐。现在你再叫陈扬做这样的事,我想他也不愿意干了。」同样才22岁的李建复,声嗓正是巔峰状态,标题曲「柴拉可汗」的高音完全难不倒他,清亮的歌喉几乎压过了战鼓喧天的器乐。一曲「别离」唱得盪气迴肠、却绝无半分匠气流气,真是一整个时代的绝响。